怒江源头
怒江的源头:一次近乎灾难的考察(32°43’07″N 92°13’46.2″E)
怒江不是起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区域的四条大河中最大的一条,但对于CERS来说,它是迄今为止最危险的一条。
2014年6月14日15:05,我们的怒江源头考察于2009年开始得平稳无波。我们从青海西北部的沙漠地带沿着新铺就的格尔木-拉萨公路南下,穿过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。但是,一旦我们离开了主路,世界上“第三极”的严酷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就开始产生影响。看似安全的土路很快变成了泥淖。许多队员已经因迅速爬升到唐古拉山高地而遭受了疲劳。花了一天时间将车从海拔近5000米的泥潭中挖出,那些仍然坚强的队员已经气喘吁吁,第二天行动都已残废。即使是著名的藏族环保主义者扎西多杰哈西,尽管他在高原长大,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,也不得不呼吸浓缩氧来恢复。
经过一天的休息和恢复,队员们渴望出发。然而,在约定的时间,只有十匹马出现,而我们有十一个骑手。地理学家威尔·鲁泽克和野生动物学家保罗·巴扎德博士,两人都年轻而身体状况极佳,便独自一人,带着一匹马出发。其余的人高高兴兴地出发了。
接近源头,海拔5,374米的冰川墙壁,对马和人都是一项疲惫的挑战,我们直到下午3点才到达目的地。一切进展顺利,天气整天都很好,但是当香槟被打开,团队照片被拍摄时,一些不祥的黑云正在西北方汇聚。它们很快就到了,我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场无处躲避的暴风雪中。随着雪和雨的增加,地面和空气都变成了一片白茫茫。脚印在被踩下的同时就消失了。强风开始将落下的冰块吹向我们,将马和骑手裹在一起。能见度降低到了前方仅有几英尺。我们每个人只能尽力驱赶疲惫的马,跟在前面的马的步伐中,别无他法。
探险队的当地向导继续加快了脚步。他意识到我们不可能返回到营地、等待我们的帐篷和睡袋,于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寻找他熟悉的牧民营地。拍摄员克里斯·迪金森的马在这时候选择停下来,坐在小路上,让他被留在了后面。他和王志鸿很快与其他队员分离——迷失在了白茫茫的天地之中。
随着残余的团队艰难地进入牧民的两居室房子,湿漉漉、发抖不止,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透露出他们所承受的恐惧和疲惫。我们围在小火炉旁,喝着热茶,已经没有能力去搜寻失踪的四名队员。幸运的是,向导和当地牧民更有能力。骑手们很快找到了保罗和威尔。后来他们发现克里斯和王志鸿,虽然安然无恙,但已经冻得快要患上冻伤,躲在另一个牧民营地。
对于地理学来说,探寻怒江源头的探险是成功的,但也提醒我们这片高原天气的不可预测性,以及成功瞬间可能变成悲剧的事实。